汉语语法结构特点?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69

落拓不羁
首页 > 资格类考试 > 汉语语法结构特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愛到絶朢是離開

已采纳
1分钟前发布 -【汉语语法结构特点?】http://www.sdrsks.org/ask 09月23日讯: 汉语语法结构特点?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54 评论

飘香一剑

已采纳
哪种外语的语法与中文最相近,个人认为是英语?中国周边的国家语言中,和汉语语法和词汇最接近的两种语言是越南语和泰语 ,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都属于孤立语,也都属于主谓宾结构,都跟汉语一样靠虚词来表示语法和时态,其中越南语和汉语大约有七八成的词汇是一样的,泰语相同词汇比较少。越南语和泰语在语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修饰词在后,主词在前,例如鸡公、牛母、大会代表人民越南(越南人民代表大会在越语中的表述方式)。整体来讲,中国人在越南,一般大约可以在半年左右说好越南语(尤其是福建,浙江,广东等南方方言区的人)。至于日语和韩语属于粘着语,和汉语语法结构差异极大,中国人花1到2年都很难说好。
54 评论

猝不及防

已采纳
汉语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作为第一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等也基本使用或转用汉语,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转用或兼用汉语。现代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汉语是分析语,一般有2到13种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汉语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被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被称为白话文,以现代标准汉语为规范。汉语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至少15亿,占据世界总人口的20%。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亦是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主要流通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社区。汉语术语概念狭义的汉语是指中文标准普通语言,也称普通话。中文标准普通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且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广义的汉语是指汉语族,属汉藏语系。准确的说是以汉文字为唯一文字的一切语支的统称。汉语历史沿革汉字上古汉语指上古时期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的汉语,是现存汉语的祖先。周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尚有170余个,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秦朝建立后,进一步规范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中古汉语使用于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前期(公元7世纪到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公元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汉语,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现代汉语词典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北方官话白话文的语法和北京官话语音制定现代汉语标准,称为国语官方语言。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官方语言的标准。国共内战之后,由于政治历史原因,大陆改称其为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依旧称国语。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公布《汉语拼音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拼写中国地名、人名和中文文献等的国际标准。对外汉语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应专业为高等院校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文化修养且能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师,为旅游和各类涉外部门培养导游和翻译人才。201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得到加强。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语言实力显著增强,国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纲要确定了“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建设”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七项主要任务;确定了“推广普及”“基础建设”“督查服务”“能力提升”“科学保护”“文化传承”六项重点工作和十六个方面的举措;提出了“创新理念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和“扩大对外开放”“强化人才保障”“提高科研水平”“加大宣传力度”“保障经费投入”等八项创新与保障措施。纲要的发布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行动,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纲领。主词条:汉语拼音音节、汉语拼音、汉语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韵母都是ang,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在书面上就写成4个不同的字。音节结构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这套字母把主要元音与韵尾合在一起用一个符号表示(例如:ㄠ=作为以语素文字为文字系统的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而汉字在表音上面更富于变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袤的领土疆域内,汉字的读音有一定因时因地的变迁,并导致方言的产生。但是汉语书面语言规范,消除了因为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是一种以上古汉语所使用的以“雅言”为基础的书面语。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虽然文言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和中国大陆的中国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话文运动之后所推动的书面汉语通常被称为“白话”,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现代书面语。文言文在古代的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是官方行文的标准,而现时东亚国家使用文言文亦可交流,但是这种传统的语言因为使用者越来越少,而改为使用现代文体,及学习外语来交流。传说中汉字的发明者 仓颉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①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这时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当“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②合体会意字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③ 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音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但一般人说“立早章”(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连使用汉字的日语,在部分使用汉字的地方,说汉语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意思。简化字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0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现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但只用于古汉语教学和书法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中国大陆引进了简体字。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为英语,第二为西班牙语,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主词条: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狭义的“汉语”仅指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在非表音情况下,仅指现代白话文的书面语,其他的方言白话文不能作为书面语。中国的中小学中教授汉语的文字、语法、文学等的科目叫语文、中文、国文等,都是汉语文的称谓。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语文课,以普通话(国语)授课;在香港和澳门因通行粤语,所以学校会以粤语授课。中国大陆、中国港澳的“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的“国语”、海外华人华侨的“华语”大体上是相同的,只在个别字词的读音上有些微区别。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是以繁体中文为主要文字的地区。中国的语言学家多认为汉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但国内外部分语言学家以及一些地方主义者认为汉语作为一个语族是官话、粤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等语言的统称,即汉语是由一簇亲属语言组成的语族,但综合起来看仍是一门语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文之一,亦为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是广泛使用汉语的国家。在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而在中国台湾地区作为非法定的行政用语,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很多国家都开始将汉语列为第二语言,加入授课内容。主词条:汉语划分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方言可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种次方言。由于古代中国没有统一的发音标准,故汉语口语在中国各地发音有所变化,有些变化很大。在使用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多数人都用“方言”来指称口语发音相互有差别的汉语。部分学者主张将汉语视为一个包含一组亲属语言的语言。关于汉语方言的现状和生存问题,濒危汉语方言问题,语言和方言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以及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方言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普通话与当地方言的争论引起广泛重视,抢救濒危方言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官话方言官话方言,通行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湖北局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汉语官话方言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个次方言。北京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兰银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以兰州话为代表,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四川话为代表,江淮官话分布在江淮以及长江下游沿江一带,以南京话和扬州话为代表。上古时期的中原雅音在衣冠南渡后,分化成为中古汉语语音。而现代“官话方言”,主要形成于宋代。官话在形成之后,在南北方分别发展,由分化成了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为以后中国各代的官方语言,北方官话至今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大陆称为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称为国语)。使用这一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少部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读汉语语音系统主词条:汉语拼音音节、汉语拼音、汉语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韵母都是ang,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在书面上就写成4个不同的字。音节结构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字母是利用汉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这套字母把主要元音与韵尾合在一起用一个符号表示(例如:ㄠ=作为以语素文字为文字系统的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而汉字在表音上面更富于变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袤的领土疆域内,汉字的读音有一定因时因地的变迁,并导致方言的产生。但是汉语书面语言规范,消除了因为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是一种以上古汉语所使用的以“雅言”为基础的书面语。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虽然文言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和中国大陆的中国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话文运动之后所推动的书面汉语通常被称为“白话”,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现代书面语。文言文在古代的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是官方行文的标准,而现时东亚国家使用文言文亦可交流,但是这种传统的语言因为使用者越来越少,而改为使用现代文体,及学习外语来交流。传说中汉字的发明者 仓颉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①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这时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当“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②合体会意字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③ 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音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但一般人说“立早章”(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连使用汉字的日语,在部分使用汉字的地方,说汉语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意思。简化字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0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现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但只用于古汉语教学和书法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中国大陆引进了简体字。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为英语,第二为西班牙语,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主词条: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狭义的“汉语”仅指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在非表音情况下,仅指现代白话文的书面语,其他的方言白话文不能作为书面语。中国的中小学中教授汉语的文字、语法、文学等的科目叫语文、中文、国文等,都是汉语文的称谓。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语文课,以普通话(国语)授课;在香港和澳门因通行粤语,所以学校会以粤语授课。中国大陆、中国港澳的“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的“国语”、海外华人华侨的“华语”大体上是相同的,只在个别字词的读音上有些微区别。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是以繁体中文为主要文字的地区。中国的语言学家多认为汉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但国内外部分语言学家以及一些地方主义者认为汉语作为一个语族是官话、粤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等语言的统称,即汉语是由一簇亲属语言组成的语族,但综合起来看仍是一门语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文之一,亦为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是广泛使用汉语的国家。在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而在中国台湾地区作为非法定的行政用语,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很多国家都开始将汉语列为第二语言,加入授课内容。主词条:汉语划分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方言可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种次方言。由于古代中国没有统一的发音标准,故汉语口语在中国各地发音有所变化,有些变化很大。在使用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多数人都用“方言”来指称口语发音相互有差别的汉语。部分学者主张将汉语视为一个包含一组亲属语言的语言。关于汉语方言的现状和生存问题,濒危汉语方言问题,语言和方言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以及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方言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普通话与当地方言的争论引起广泛重视,抢救濒危方言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官话方言官话方言,通行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湖北局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汉语官话方言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个次方言。北京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兰银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以兰州话为代表,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四川话为代表,江淮官话分布在江淮以及长江下游沿江一带,以南京话和扬州话为代表。上古时期的中原雅音在衣冠南渡后,分化成为中古汉语语音。而现代“官话方言”,主要形成于宋代。官话在形成之后,在南北方分别发展,由分化成了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为以后中国各代的官方语言,北方官话至今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大陆称为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称为国语)。使用这一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少部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读汉语语法结构汉语是一种孤立语(分析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的很多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等曲折变化。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手│洗│民│失)。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古汉语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实词,词汇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在汉语中实词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数词: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代词:代替人和事物的分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虚词,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汉语虚词也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助词: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感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合而成,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名词前头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是状语。动宾短语: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动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常用“得”字表示,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主谓短语:由表示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表示被陈述物件的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语:句子中的陈述物件,说明是谁或什么。谓语: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物件,结果、处所、工具等。补语: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补语的标志是“得”字。定语: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定语的标志是“的”字。状语: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状语的标志是“地”字。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一直相当大。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以唐宋时代为例,当时人口里说的是白话,笔下写的是文言,即以先秦诸子和《左传》《史记》等广泛传诵的名篇为范本的古文文体。这种情形往上大概可以推到两汉时期,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孙中山1925年立的遗嘱就还是用文言写的。不过2000年来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本身也在变化。仿古终归难以乱真,后世人模仿古语不可能不受当时口语的影响。有人指出韩愈的文章里就有明显的不合先秦语法的地方。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模仿先秦文和唐宋古文家的文章,结果当然更为驳杂。清末梁启超用一种浅显的文言文写政论文章。由于通俗易懂,风行一时,为报章杂志所广泛采用。台湾、香港以及海外中文报刊多数仍旧沿用这种文体。五四运动时期开展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主张。这场运动席卷全国,影响深远。短短几年之间,白话文学就站稳了脚跟。不过这种白话文学作品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而是拿北方官话做底子,又受到明清白话小说相当大的影响,还带着不同程度的方言成分以及不少新兴词汇和欧化句法的混合的文体。鲁迅的作品可以作为这种文体的典型的代表。主词条:汉字、繁体字、简化字汉语的主要材料是汉字。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古汉字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作为以语素文字为文字系统的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而汉字在表音上面更富于变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广袤的领土疆域内,汉字的读音有一定因时因地的变迁,并导致方言的产生。但是汉语书面语言规范,消除了因为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是一种以上古汉语所使用的以“雅言”为基础的书面语。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虽然文言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和中国大陆的中国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话文运动之后所推动的书面汉语通常被称为“白话”,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现代书面语。文言文在古代的一些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是官方行文的标准,而现时东亚国家使用文言文亦可交流,但是这种传统的语言因为使用者越来越少,而改为使用现代文体,及学习外语来交流。传说中汉字的发明者 仓颉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①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这时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当“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合体汉字进行统计。就普通话读音来说,合体字跟声旁完全同音(声母、韵母、声调全同)的不到5%。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约占10%。只有韵母一项相同的约占20%。如果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大概只占通行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全看作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通行汉字35%的样子。要是把标准再放宽或者完全根据来历确定形声字,那么通行汉字中形声字的百分比还要高得多。②合体会意字古人说“止戈为武”,“人言为信”。对于“武”、“信”两个字来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汉字体系里确实有按照这种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为歪”,“不好为孬”。这一类字的特点是会合偏旁的字义来表现整个合体字的意义。这种字为数很少,只有个别的例子。以上两类合体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边一类的情形不同。③ 合体记号字这一类合体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字音和字义的变化,原来的声旁和形旁已经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举过的“给、等、 短”一类字。 另一种情形可以举“章”字为例。 按照汉朝许慎《说文解字》的分析,“章”字从“音”从“十”。但一般人说“立早章”(以区别于“弓长张”)的时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看,“章”本来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没有关系。汉字用来记录汉语已经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中断过。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里,汉字不仅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而且记录下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借去记录非汉语语言。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于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今汉语字音的差别很大。但由于2000年来字形相当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字义的变化比较小,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如果古书是用拼音文字写的,现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语音差别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谈,可是写成汉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样的。连使用汉字的日语,在部分使用汉字的地方,说汉语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意思。简化字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20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工作现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将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但只用于古汉语教学和书法影视剧等艺术作品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中国大陆引进了简体字。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三(第一为英语,第二为西班牙语,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主词条: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狭义的“汉语”仅指现代标准汉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在非表音情况下,仅指现代白话文的书面语,其他的方言白话文不能作为书面语。中国的中小学中教授汉语的文字、语法、文学等的科目叫语文、中文、国文等,都是汉语文的称谓。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语文课,以普通话(国语)授课;在香港和澳门因通行粤语,所以学校会以粤语授课。中国大陆、中国港澳的“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的“国语”、海外华人华侨的“华语”大体上是相同的,只在个别字词的读音上有些微区别。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是以繁体中文为主要文字的地区。中国的语言学家多认为汉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但国内外部分语言学家以及一些地方主义者认为汉语作为一个语族是官话、粤语、吴语、闽语、客家话等语言的统称,即汉语是由一簇亲属语言组成的语族,但综合起来看仍是一门语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文之一,亦为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是广泛使用汉语的国家。在中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汉语被定为官方语言,而在中国台湾地区作为非法定的行政用语,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很多国家都开始将汉语列为第二语言,加入授课内容。主词条:汉语划分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方言可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种次方言。由于古代中国没有统一的发音标准,故汉语口语在中国各地发音有所变化,有些变化很大。在使用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多数人都用“方言”来指称口语发音相互有差别的汉语。部分学者主张将汉语视为一个包含一组亲属语言的语言。关于汉语方言的现状和生存问题,濒危汉语方言问题,语言和方言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以及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方言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普通话与当地方言的争论引起广泛重视,抢救濒危方言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官话方言官话方言,通行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湖北局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汉语官话方言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个次方言。北京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兰银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以兰州话为代表,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四川话为代表,江淮官话分布在江淮以及长江下游沿江一带,以南京话和扬州话为代表。上古时期的中原雅音在衣冠南渡后,分化成为中古汉语语音。而现代“官话方言”,主要形成于宋代。官话在形成之后,在南北方分别发展,由分化成了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为以后中国各代的官方语言,北方官话至今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大陆称为普通话,中国台湾地区称为国语)。使用这一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少部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读
65 评论

你的盖世浔

已采纳
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什么?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以词为基本单位,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通常按照时间、空间、因果等关系进行排列。具体来说,汉语的语法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连词等。2. 句子成分:汉语句子主要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构成。3. 语序:主要有主谓宾语序、主语谓语序和主谓序等,但相比于许多其他语言,汉语的语序变化相对较少。4. 语态:汉语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5. 时态:汉语的时态包括了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其中的状态动词则没有时态变化。6. 标点符号:汉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等。总的来说,汉语语法结构简单而灵活,其语言表述方式着重于词汇搭配、组合和语境表现,是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语言。
7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语言文学类和汉语言文学类的区别(中国语言文学类和汉语言文学的区别)

    中国语言文学类和汉语言文学类的区别(中国语言文学类和汉语言文学的区别)1、不一样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2、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3、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

    小脾气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3
  • 披露与宣称的区别?

    披露与宣称的区别?宣称,汉语词语,读音xuān chēng,意思是指公开表示。披露,汉语词语,拼音pī lù,意思是揭示其隐蔽或隐私;表露、显露。解释揭示其隐蔽或隐私;表露、显露。发表;公布。陈述;表白。宣布;发表。暴露。

    我的你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3
  • 学应用语言学能干什么

    学应用语言学能干什么应用语言学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课程有语言理论,语言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法理论,语义理论,词汇理论,实验语音学,汉语语用学,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

    清秋落叶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3
  •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都有什么?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都有什么?很多去泰国试教的项目,可以考虑。同时,去泰国的汉办项目可以去了解。不过现在疫情,今年不好再去过了。想在线教学可以去italki试试。那是一个类似淘宝的教师C2C平台,有教中文这一类别。好像相关学科就可以认证。在线上教学!

    极楽世界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3
  •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都有哪些科目?难不难?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都有哪些科目?难不难?我考的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我和闻道飞扬的想法不一样,我是先考容易的,这样才能建立起信心嘛,如果刚开始参加考试就考难的,一次没过,两次再没过,强烈打击自信,那以后考哪一门都害怕,不是吗?难易程度实际上从学分上就可以看得出来。1个学分大约相当于全日制普通高校授课时数18个课时。这么一来你很容易便可以看出:公共政治课是最容易的,只有2到3个学分,三四十个课时可以把

    很丑很抢手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3